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復健之路 四至八週

by Ryan Ko
ACL-rehab-4-8-weeks

是否能夠進階到下一個階段的復健動作是以能否達成目標來決定,而非時間,時間僅供參考。如果上一個階段的動作還無法順利完成,請持續練習上一個階段的動作。

訓練時及訓練後需觀察是否會引發症狀或讓症狀惡化,如溫度提高、腫脹、積水、疼痛等。如果有,調整訓練的強度或頻率,並以這篇文章提及的方法處置。在學習新的復健動作時更要注意。

訓練強度低的動作依舊可以維持高頻率訓練,活動度訓練則必須維持高頻率,每天進行3至4次較為理想。家中沒有的器材,如腳踏車機,則不需每次訓練都練習。如果可以進行負重下肢肌力訓練,訓練的頻率則是每週2至3次,不能連續2天進行。剛開始進行登階訓練時,視同負重下肢肌力訓練,依據上述的訓練準則練習。

以下復健動作的介紹基本上依照訓練的順序說明,此階段的訓練菜單範例請參考這篇文章(待更新)

筋膜放鬆

持續練習,要點如這篇文章所述。

活動度訓練

前一個階段的所有活動度訓練都要持續練習。此階段各關節的預估恢復時間表如下:

  1. 髕股關節:持續進行髕骨鬆動術,目標是患側髕股關節在內外移動及上下移動的活動範圍與健側相同。一般會在4至6週達成目標。
  2. 脛股關節:分成伸直與屈曲兩個角度,以下分別說明。
    1. 伸直:持續練習以維持活動範圍,要點如這篇文章所述。
    2. 屈曲:持續練習,要點如這篇文章所述。也可透過股四頭肌靜態伸展30秒至2分鐘來改善角度。4至6週的目標是膝關節屈曲130度,6至12週的目標是達到全範圍,也就是與健側相同。

除了上述活動度訓練外,持續進行腿後腱、小腿肌群的伸展動作。以靜態伸展的方式伸展30秒至2分鐘。

(Cavanaugh & Powers, 2017; van Grinsven et al., 2010; van Melick et al., 2016)

下肢肌力訓練

前兩個階段的所有下肢肌力訓練都要持續練習,包括大腿肌肉收縮、四方向直膝抬腿、開放鍊及封閉鍊股四頭肌力訓練、腿後腱肌力訓練、小腿肌力訓練。封閉鍊及開放鍊股四頭肌力訓練應為主軸,其他動作可視情況調整組數。另外,6至8週還無法自主收縮股四頭是不正常的情況,請告知醫生(van Melick et al., 2016)。

開放鍊股四頭肌力訓練:如果已通過標準而能進行開放鍊股四頭肌力訓練,則應注意的活動範圍限制如下:在第4週,活動範圍須限制在90至45度,第5週為90至30度,第6週為90至20度,第7週為90至10度,第8週開始則能做完整範圍的訓練。如果是移植腿後腱肌腱,在12週以前不可負重,有移植物被拉長的風險(van Grinsven et al., 2010; van Melick et al., 2016)。

承重、行走與上下樓梯

如果還無法單腳承重,持續進行承重訓練。如果還不能無跛行且不依靠枴杖行走,則持續進行走路練習。

當能夠單腳承重,且能夠負重進行雙腳的封閉鍊肌力訓練時,就可以開始嘗試上下樓梯的訓練。並沒有文獻指出負重雙腳訓練與上下樓梯之間有進退階關係。不過從常理判斷,進行雙腳訓練動作時,單腳僅需承受一半的體重,縱使負重,也只要負擔該重量的一半。而上下樓梯在某些時候單腳需承受全部的體重。基於上述理由,我認為負重雙腳訓練較上下樓梯容易,因此負重雙腳訓練可以先於上下樓梯進行練習,只要選擇的重量適當且動作正確。

另外,進行上下樓梯訓練時,建議的高度一般是15公分(一般的階梯約15至20公分左右)。而依照每個人身高、大小腿的比例等因素,進行同樣高度的上下樓梯訓練時,膝蓋屈曲的角度會有所不同。前篇文章有提到,封閉鍊運動在8週前的膝關節活動範圍限制是0至60度(van Grinsven et al., 2010; van Melick et al., 2016)。因此,進行訓練時,要觀察膝關節屈曲的角度,如果會超過60度,就要減少階梯的落差。等8週後再回到正常的高度。

進行上下樓梯的訓練時,請在有扶手的地方進行。練習的重點是減少健側過度的輔助,例如上樓梯時健側太過用力提蹬,或下樓梯時過早由健側緩衝。建議由1組8-15下開始練習,逐漸增加次數至2組20下。

在登階的困難度上,倒退下樓梯最為簡單(患側在後),再來是向前上樓梯(患側在前),接著是向前下樓梯(患側在後)。請照這樣的順序練習。倒退下樓梯和向前上樓梯對於患側來說,幾乎是一樣的動作。不過下樓梯是離心動作,上樓梯是向心動作。而離心動作較為容易,所以倒退下樓梯較為簡單。向前下樓梯則是因為膝關節彎曲的角度會增加,所以難度會提升。某文獻建議以6週左右能夠無輔助向前上樓梯並開始練習向前下樓梯為目標。

平衡訓練

前一個階段的平衡訓練已有許多變化,可持續練習,要點如前篇文章所述。

核心訓練

持續練習,要點如這篇文章所述。

有氧訓練

持續練習,要點如前篇文章所述。如果腳踏車機、飛輪或划船機的訓練皆可順利進行,則可循序漸進增加訓練時間,以不會引發症狀或讓症狀惡化為準則。

延伸閱讀

文章前言與總目錄

參考文獻

你可能也會喜歡